第(2/3)页 “郑康成?” “不错,正是郑康成!”张恒点了点头。 蔡邕沉默片刻,开口道:“郑康成博学多才,性情高洁,堪为当世学宗。然其人一生不仕,老夫与他不过数面之缘,谈不上相识。贤婿问此人作甚?” “倒是有些要紧事。”张恒笑道,“征战二载,如今玄德公掌控了徐、兖二州,地盘是有了,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继续扩张了。所以明年的重心,应当放在内部。” 蔡邕点了点头,他毕竟当过京官,能跟得上张恒的思维。 “可这和郑康成有何关系?” “岳丈以为,内部治理当以何者为先?”张恒笑问道。 “自然是民生教化为先。” 蔡邕毫不犹豫地说道,给出的答案也十分符合儒家思想。 张恒点头道:“岳丈高论!民生倒是好说,只是这教化……没有读书人,如何教化天下?” “子毅,你的意思是……要开学宫?” “不错,岳丈慧眼如炬,小婿正有此意。” 一个稳定的社会,必然要有一批读书明事理的人,作为中坚力量。 也只有读书人的基数足够大,才能有科举制生长的土壤,也才能打破世家垄断知识的局面。 之前是硬性条件不足,可当张恒把造纸术和印刷术拿出来之后,书籍的价格大幅下跌,条件也就成熟了。 恰逢徐州即将进入想对平稳的时间,自然要开始培养下一代人才。 种种条件的水到渠成,让张恒感觉到,开学宫、立教化的时机已经成熟。 就如星星之火一般,第一批学子毕业之后,便可以迅速向四面扩张,继而点燃整个天下的向学之风,最终达到开启民智的效果! 而这一切的初始,自然是州府出面,建立一座庞大的学宫,开启这新的篇章。 因为只有州府牵头,才能抵挡住来自某些士族的压力,同时扫除敝帚自珍的旧党。 但是学宫这玩意儿,总得有老师吧,而且老师的水平还不能太差,所以张恒就在郑玄身上打起了主意。 要说郑老头的一生,也是传奇的一生。 两汉以来,儒家处于统治地位后,内部又发生了矛盾。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吵得不可开交,人脑子都快打出狗脑子了。 可郑玄却和别人不同,他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,我全都要! 他幼时家贫,四处游学,先后师从于第五元先、张恭祖、太尉陈球和大儒马融。 这几个人可了不得,第五元先曾任兖州刺史,张恭祖是东郡名士,二人都是大儒级别的人物。 而太尉陈球,却是出身下邳陈氏,当时的天下名士,博学多才,胸怀宽广。 嗯……他有个小有名气的侄孙,名叫陈登,字元龙! 而大儒马融,则更是显赫名门,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,年轻时曾拜在班昭门下,成为第一批习得《汉书》的学子。 而后他又潜心苦学,终成关西学宗! 这些人里面,可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派兼而有之。 跟着这些人学习,先后数十载,郑玄的学问终于大成。 返回家乡之后,郑玄更是创立了郑学,正式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融会贯通,隐隐有天下第一人的感觉! 更难能可贵的是,郑玄求学求名却不求官,一生守节不仕,哪怕生活清苦,却依旧开门授徒。 去年他在青州时,门下弟子三千余人! 除了不能打之外,郑玄在方方面面,都几乎可以比肩孔老二。 这么一位当世学宗,对于学宫有着重要的意义,如果他能加盟,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争先恐后前来投奔。 而那些想维持知垄断的士族们,也就好对付多了。 什么,你反对开设学宫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