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“大罗太子身为人臣犯上作乱,是为不忠,身为人子忤逆父亲,是为不孝,内忧外患却祸乱内耗,是为不智,犯下重罪不知悔改,是为不法!”
“如此不忠不孝不智不法之辈,若能登上王位,国家危矣,百姓苦矣!”
“更可恨大罗百官,食君禄享君恩,却闻风而退、开城投诚,更是罪该万死!”
大周朝堂,景皇声音淡漠,带着一抹冷嘲,虽不洪亮却犹如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满朝文武的耳膜上,振聋发聩一般。
“请圣上赐臣三万大军,臣愿披甲上马,征讨大罗,以示我大周天威,惩戒大罗临阵反叛之罪!”
“圣上,臣虽是文官,无法提枪上马为国征战,却也想尽一分力量,臣愿献出全部家产,以作征伐资耗!”
“臣有三子皆已成年,弓马娴熟、武脉尚可,愿从军为国效力!”
“……”
景皇话音刚落,群臣中立时走出一些身影,争先恐后的跪倒请愿,言辞恳切、真情实意。
“征伐大罗?朕何时有这个打算了!”
景皇眸深如海,神色淡漠如常,让人难以分辨揣摩,“我大周北伐战事刚刚落幕,而今兵力匮乏、财力有限,岂能轻动兵戈?更何况区区小国,何须大周兴师动众,让他们自己内乱去吧。”
“圣上,大罗分裂内耗,境内百姓不堪战乱折磨,必然会大量出逃,除了远赴海外,只能自陆路进入莽原、云景之地。
“而今北莽虽衰,但麾下强者如云,依然保存大半力量,为防这些游民被北莽截获融合,可令四皇子发布命令措施,吸引这些游民进入云景诸府,增强我大周民力!”
文庙大先生李长庚上前谏言道。
“大先生之言,深合我意,烨儿如今替朕把守云景十七府,处境不易,急需支援,尤其是今次北伐大捷,十七府中调入大量北莽平民,占据全部府民的六成还多,急需人口稀释,以免其中暗藏北莽奸细,掀动政变!”
景皇这才微微露出些许笑意,道:“若能将大罗平民迁入百万,不仅可以极大缓解烨儿的压力,甚至可以暗中挑动莽人、罗人之间的嫌隙矛盾,让其无暇谋事作乱!”
“圣上,我大周乃九州上国,兵力雄厚、良将辈出,对付区区北莽残部、大罗小国,何须如此小心翼翼!”
群臣见景皇面色微缓,心中暗暗松气,正想齐声高喝“吾皇英明”之时,却有一道洪亮威严的声音陡然响起,语气略显生硬与“不敬”。
众臣心中皆是一跳,正暗想何人如此大胆,竟敢在朝堂之上提出相反意见时,就见到一名高大身影,自众臣最前列站出。
挺拔的身躯如同长戟,立于景皇面前,不卑不亢,自有一番安然沉稳的从容气度。
却是大周内阁中极殿大学士,勋功柱国,当朝兵部尚书的九州第一人仙,姜时戎。
众臣皆是一禀,连忙微微躬身,暗暗庆幸自己嘴慢,没有将放肆两字公然喝出。
在这大周朝内,也唯有镇武侯姜时戎等少数几人,敢公然对景皇的决意提出不同的意见了。
自从中州鼎器在神境山脉忽然“觉醒”,对景皇产生些许认可,将一部分中州气运赋予在景皇身上后,这位大周皇主的气势与威严,便与日俱增起来。
而今坐于皇殿深处的大周皇椅之上,无尽气运缭绕周身,形成朵朵祥云环绕,更有无数异象不断生成湮灭,呈现出九州山河、无尽海域、祥瑞圣兽的虚影。
如同真正的九州帝王一般。
“时戎有何见解?”
景皇司马屹没有动怒,反而十分认真的向姜时戎询问起来。
“启禀圣上,大周虽然在北伐中损失大批将领、军士,元气有所折减,可在莽州西北还有一支超然势力,兵强马壮、实力雄厚,大周二十七省诸多卫所、藩镇,无一能比!”
姜时戎双手抱拳,声音刻板,一字一句像极了中古时代传说的言官谏臣,“而今东海寇匪已退,南海、南疆平静,西域血月、突元两国混战,其余诸国势力皆在观望,正是大周边境最为安稳的时机,何不将这支兵马派出?”
“你是说姜离的安莽部?”景皇眉头微微一挑。
“既然安莽王姜离拒不还京,就让他坐镇莽原,指挥安莽部数十万大军出击北莽!”
姜时戎点头道:“安莽王用兵如神,天下皆知,数十万大军启动,覆灭北莽、大罗绝非难事,更可扬我大周国之威,震慑九州!”
“圣上,镇军候所言确有道理!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