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老朱的决定(二合一4K!)-《穿越大明后,我被朱元璋穿越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奉天殿中。

    朱棣锋利的眸子扫过,声如洪钟,大殿气氛随之变化:

    “自古帝王临御天下,皆中土居内以制夷狄,未闻夷狄治中土!

    “安南斩我大明使臣,此失君臣之道,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。

    “张辅率兵南逐群夷,雪中土之耻!朕特敕封张辅为英国公,岁禄三千五百石,予世袭诰券,赐冠服!”

    此举有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其一,朝中国公仅剩丘福,已经年迈;其二,安南反败为胜,朱棣知道难度有多大,若要选武官之首,他选张辅。

    官员们面色各异。

    “陛下,新城侯擅夺帅印,臣以为也应当赏罚分明,敕封之事,恳请早朝再议!”吏部一個官员躬身作揖。

    “臣反对!”解缙站出来。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朱棣的回复言简意赅:“朕意已决!”

    张辅叩首谢恩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里仁街。

    还不知张辅悄然回京。

    朱瞻墉正清算,陆续卖雪花盐所挣的六千银两,准备吩咐祈忠采买生丝,织成丝绸。

    新的朝代成立后,会有一个红利期,等到阶层逐渐固化,这個窗口期也会消失。

    此窗口正是永乐。

    郑和下西洋,带回无数使臣,以及随船来大明的无数商人,他们再将货物带回万国。

    朱瞻墉没有特别目的,只是单纯想拥有一块商业版图。

    若以后真被禁锢在京城,也有条后路做准备。

    朱元璋虽疼爱太孙,却打心底抗拒奸商。

    于是,老朱决定和太孙沟通下,嗓音和煦,像不经意聊天。

    壹:“瞻墉啊,你乃大明皇室太孙,岂能干营商这些勾当。”

    老朱抱有偏见,是幼年时受过欺凌,形成商贾有害的误解,这需要开导。

    常人恐怕不敢跟老朱说。

    朱瞻墉劝:“皇太爷爷不知,郑和下西洋后,有很多白银流入大明,士绅越来越富足,若朝廷想重新分配,已经做不到了,

    “而且,孙臣看祈公公总想些出力,也是想给他一份差事。”

    朱瞻墉补充:“当然,皇太爷爷若不赞成,孙臣不做便是。”

    老朱对他这般好,他没理由伤老朱的心。

    老朱一言不发,下线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刻,洪武二十六年。

    奉天殿。

    龙椅上。

    老朱睁开朦胧的眸子,散乱的目光逐渐聚焦,自马皇后和太子薨逝,奏本、邸报、文书都变得索然无味。

    朱元璋走到殿外,怅然地望着紫禁城的天色。

    久久入神。

    老宦官走到鹤炉前,轻手轻脚点了一支熏香,“允炆殿下方才来看您了,燕王殿下抄录的一百遍皇明祖训,已送入宫,陛下可要见他?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显得有些不耐烦。

    却没给旨意,走下奉天殿外的御阶之上,站了许久,不知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他长叹一口气。

    自从知道永乐的朱瞻墉,至爱的孙子也变成了朱瞻墉,老朱现在不想见朱允炆。

    站在御阶之上,思虑许久,回想朱瞻墉的劝解,幼年遭遇令他很难相信商贾,可想起朱瞻墉的话,决定信任他。

    壹:“你想做便做吧,咱不管你了。”

    朱瞻墉:“皇太爷爷?”

    壹:“咱没置气。”

    其实,就算朱瞻墉做,老朱也无法阻止,但朱瞻墉还是尊重他的意见,老朱更加疼爱这個太孙了。

    壹:“你若想做,咱可以给你一千两。”

    洪武的税收不高。

    朱瞻墉没想到,老朱非但赞成,还愿意给他一个小意思。

    壹:“但挣来的银两,灾年时,你需开仓给百姓赈粮。”

    朱瞻墉:“成,多谢皇太爷爷好意,孙臣想,皇太爷爷也缺银两,这两千两嘛,就不必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朱瞻墉收敛心神,看向祈忠。

    江南盛行织布和桑蚕,郑和第一次返航后,丝绸供不应求,最缺的是生丝。

    刚来京城,他不敢这么做,可现在逐渐有了些根基。

    贩生丝能吃开海禁红利,站在风口起飞,若到时真被禁锢,有了银两,做什么都灵活。

    祈忠不解问:“殿下想让奴婢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采办生丝,对了,从今往后,每逢初一十五,商号开仓赈粮。”

    给太多,轻易养出懒人,可朱瞻墉还是尊重老朱的意见,选在初一十五,庙会喜庆时。

    饥民不至于每天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