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许多倒是不在意什么时候走,他们打了这么多次仗,换的驻地也有不少,部队里面的兵都换了七八茬,都是各个驻地附近招的。 “我准备把陈村附近的这批粮食收完再走,听说李桓那个小子最近正在制作土豆粉。 那东西味道好而且容易保存,两三年都不会坏,是非常好的储备粮,尤其是煮熟晒干以后可以直接吃,每个战士身上携带几斤,关键时刻能够顶上四五天。” 土豆粉确实是一个好东西,哪怕在后世也被许多国家列为战争储备粮,就是因为它耐储存还营养。 “也行,那咱们就在这个地方去待几天!” 许多点了点头,随后又想起了李桓,继续问道: “哦对了,如果咱们离开了这里去了河北,那李桓怎么办?” “旅长和师长的想法是把他也拉到河北那边去,一直往东发展,前进的步伐不要太快。 而且河北那块地方更容易发展地道战,那边的群众基础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。” 其实最容易招到兵的地方是河南河北,这俩地方的人很穷,关键是人口还多。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,越穷越革命,因为他们不会遇到比现状更差的状况,所以会拼命,哪怕现状有一点点改变,都必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 “如果是这样也行,否则咱们就只能把李桓划归到其他部队管理了,我还真舍不得他呢!” “不止你舍不得他,我也舍不得他,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凭什么给别人?” 刘方笑呵呵的说着,李桓可是一个很好的钱袋子,带到哪都不愁发展不起来。 之前王云龙在暗地里偷偷跟他说过,拿三挺重机枪换李桓,然后差点被刘方暴打一顿。 三挺重机枪就想把李桓换走,这太瞧不起人了吧。 不仅李桓不止这个价,关键他不想换,就算是拿三辆坦克来他也不换。 在刘方和许多商量怎么离开这里的时候,李桓也没闲着,头上戴着草帽,扛着一个耙子光着脚丫子就在田间地头挖土豆。 由于这一大片都是陈地主家的,陈地主又是八路军的好朋友,还捐了那么多的地和物资,所以这一大片地连田坝都没有,除了水渠以外就是地。 一拱拱的地看上去特别顺眼,尤其是上面还长着青翠的土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