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5章 分道扬镳-《炮灰重生:科举文男主竟是我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次日,赵家骏提出想要拿些银钱去买书,王曦梦没多问,直接就取了五两银子给他。

    这让赵家骏有几分惊喜,毕竟以前王曦梦可是要问清楚他买什么书,买几本,在哪家书铺去买等等。

    现在竟然不问了?

    赵家骏也没细想,先把银子拿到手,他琢磨着自己买两本书,再买些纸,还能余下二两银子,这可是自己的私房钱,得好好攒着。

    程五郎这边则是被程景舟带着去了谢府,谢家的两位新进进士都在,几人一起探讨学问,又提及朝堂之事,互通有无,气氛融洽。

    有时候官家子弟与农家子弟最大的区别,可能不是天赋如何,也不是银钱是否富足,而在于见识是否开阔。

    那这份见识是从何而来?

    就像是谢修文以前读书时,能接触到的最好的人脉资源,估计就是徐山长和王翰林了。

    毕竟王翰林是王勤山的儿子,而徐山长又曾为帝师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会有许多的消息来源,但是他们毕竟不在朝堂,见解方面还是会略有差异。

    而后来程景舟跟着谢修文读书,接触到的不是官宦之子便是权贵之子,对于朝堂上诸多政策的见解也都略有不同,各有见解,而这种见解,则是普通的农家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的。

    因为他不曾接触过,即便是让他发表看法,也只是最浅显的一个层面。

    比如说他能看到的会对百姓有多大的利弊,会对税收产生多大的影响。

    而像是当时的程景舟,他就会想到很多,比如说会对朝堂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各地的实际执行又会有什么样的阻碍,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等等,他甚至会考虑到这个政策一旦施行之后,未来十年大治国未有怎样的变化等等。

    这就是所站的高度不同,看问题的深浅便不同。

    程五郎自打进京后,在程景舟的引荐下,多与一些真正有学识有才华的文人接触,而非那些只知诗词歌赋的纯纯文人,这就会将他的视野慢慢打开,让他想问题的高度慢慢拔起来。

    与这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接触越多,程五郎越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,不需要别人催促,他便知道应该要用功读书,而且不仅仅是要弄懂四书五经这一类的书籍,更重要的是,让他的思想产生了变化,不能过于呆板,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教导去做事,极有可能会引来强烈的反嗜。
    第(2/3)页